厦门信息学校最小应急单元处置方案(修订)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水平,着力提升本校园与公安机关和其他应急单元的联动应急处置与快速反应能力,根据护校安园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最小应急单元处置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构建最小应急单元处置工作预案,进一步健全快速应急处置机制,高效处置暴恐和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切实提高快速反应作战能力,确保学生及校园内部的绝对安全,及时有效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二、工作原则
(一)精准指挥,迅速反应。学校安保负责人及保卫科实行点对点、扁平化指挥调度。该项工作由本校负责安保的校领导吴建华负责,由保卫科刘斌茂科长、于海洋副科长负责具体落实实施。对发生的个人极端、暴恐案(事)件,安保负责人应按紧急情况的不同,分类处置,问清并判明现场情况,迅速准确地指挥、调集预设处置力量赶赴现场。执勤安保力量在发生突发应急事件后,分别要按“1分钟自救、3 分钟互助联合处置”的时限要求,在1分钟、3分钟内迅速依照规定快速处置。各处置部门及个人要相互配合、紧密协作,确保应急处置的统一顺畅。
(二)快速自救,梯次增援,建立保卫部门、教务部门及后勤保障等部门的联动应急渠道,形成工作合力。一旦发生个人极端、暴恐警情,学校组织力量开展第一时间的自救后,相关的后续报警增援等要迅速跟进,要按照预案的要求,火速启动“一键式报警系统”向其他应急处置单元求援,合力构建核心处置圈及外围控制圈,有效制止违法犯罪,保护学生安全。
三、处置工作流程
(一)1分钟自救。“1分件自救”要求在突发应急事件发生时,当班保安立即按响内部警铃,提示教室里的教工门口出现异常,同时保安迅速启动“一键式报警”系统向联动单位及公安机关求援,保安用对讲机呼叫后勤人员及行政带班,形成第一梯队应急力量,同时就近的安保人员、教职工等应迅速利用周边可供利用的一切工具,不局限于配发的盾牌、警棍、辣椒水等,可寻求周边的灭火器、课桌椅、清洁工具等,第一时间掩护学生撤离现场,并做好自保。保卫干部呼叫周边单位增援。如无力量人数优势,不建议与犯罪分子直接对抗,以自救为基本准则,将人员伤亡控制在最小范园。现场如发生有人受伤的情况,保健医生应迅速拨打120或现场开展急救。远端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组织学生疏撒到安全地带,防止损失扩大。
(三)3分钟互助。“3分钟互助”要求在启动“一键式报警”系统向外求援之后,保卫干部或者对现场情况较为了解的其他人员要迅速与到场的增援力量形成互助,让增援力量快速简要了解现场态势,由公安机关负责现场指挥,形成合力,以保护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伤害扩大、制止犯罪嫌疑人为目标,全力疏散学生,划设警戒区域,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应急响应处置工作。
(三)装备保障。最小应急单元处置工作要求第一梯次处置的力量须携带相关警械、防护装备,如盾牌、防刺服、长棍、钢叉、辣椒水、防割手套等。第二梯次增援力量应当迅速到场增援,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执法记录仪、警械和个人防护装备。学校安保力量要每日对一键式报警设备进行自查,确保设备处于可随时启用的状态,确保设备与公安机关处于正常联网状态,保安要熟悉一键式报警设备所在位置以及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突发应急事件,要立即启动一键式报警设备向外寻求增援。
(四)勤务运作。“1分自救,3分钟互助”实行分勤务时段(上学时同段)运作。第一梯次处置力量,采取定点驻守或机动巡查模式,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确保在发生突发应急事件后能按时限要求快速应对,先期处置自救;后续第二梯次增援力量应保持和对讲系统的快速响应状态,其他应急处置单元的力量应结合校园的上学时间段,强化备勤、周边巡逻,做好增援准备,装备应放置于可以随时取用的地方,确保对校园突发应急事件能就近增援,做到快速反应,高效处理。
厦门信息学校
2024年12月1日